回顾|预见·非可见?设计重塑未来—谷歌X实验室Nick Foster x 孟菲斯联合创始人Aldo Cibic x DIIS

Time: 2022.10.25 

 

预见,非可见

Predicting the Unpredictable

 

 

何为“未来设计”?如何将对未知的不可控,转化成设计的机遇?设计师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科技带给行业的挑战?如何看待未来趋势与设计教育的关系?年轻设计师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

 

8月26日,DIIS有幸邀请到了X实验室(原谷歌X实验室)Nick Foster 设计总监来到“设计寰宇”,与我们的首席顾问、孟菲斯学派联合创始人Aldo Cibic教授展开一场有关未来的圆桌对谈。 Foster是全球知名的设计领导者,也是主张设计“跨学科”的践行者。于两位大师的视角,我们能一览专业领域里最为前瞻的观点,也能窥见行业领袖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与努力。
点击观看大师讲堂录播
 
 
 
 

“未来的平凡世界”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虚幻景象

 

“未来设计(Futures Design)”是时下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该研究领域的先驱代表,Foster的见道极具前瞻性。Foster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的工业设计系,2021,他因在设计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的称号,这是英国设计师的最高荣誉。他现在的工作,需要从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建筑学等各个领域学习崭新的技能,并引领着一支由研究员,分析师,设计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负责开发影响世界的项目,这与他所在的Google X实验室工作的方式与内容息息相关
 
Foster认为,当人们试图通过他们的项目,向其用户描述未来时,他们经常被科幻小说或者电影里的虚幻景象所迷惑,而对于Google X实验室的设计来说,“务实、严谨和精准的设计”才是必要的。一直强调,用脚踏实地的平常心,看待科技发展与设计之间的连结。他也在工作中,尽量避免使用诸如“双钻模型”等框架,在此,他引入了自己的方法论,“Future Mundane(未来的平凡世界)”“未来的平凡世界”遵循三个核心原则,即:

 

△左右滑动,查看对谈精彩瞬间

 

首先,“未来的平凡世界”充满有才能的普通人。我们应推崇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好莱坞大片式的超级英雄所做的设计,而是为了普通人所做的设计。比如,展望未来的牛奶包装,开瓶器,借由小物件窥见未来世界的雏形,以此来构建环绕普通人的明日生活图景。

 

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

 

其次,“未来的平凡世界”是个不断迭代的世界,即未来并非一个特殊的视觉“奇点”。Foster以他的工作室陈设为例,这间工作室里看到一些非常“不现代”的物件:螺丝刀,硬盘......它们和一些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错落有致地出现同一个空间里。设计师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留意的便是这些“情感化”的过去瞬间过去的物件和当今的设计有机结合才更符合一个真实的未来畅想。

 

△过去的物件与当今的设计有机结合

 

“未来的平凡世界”是个局部失灵的空间。科幻影片经常为了戏剧化的结构,去设置极端的场景和事件。观众常常能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境:一面是精准的高尖端实验室,负责操控城市的全景,另一面是反乌托邦式的沙土飞扬,或是赛博朋克式的下水道场景。然而,“局部失灵的空间”,常常只是“宽带连不上”,“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这样一个充满细枝末节的“失败”瞬间,设计师更应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关注细节

 

科幻小说或者电影常见的未来“未来世界”图景

 

 

 

将问题作为机遇

 

Google X实验室--Loon项目

 

Cibic教授提及了他对于Google X实验室最印象深刻的项目:通过放飞“网络气球”,把网络带去因自然环境受限,人口稀疏,难以搭建传统网络基站的地区(Loon项目)Foster解释,Google X实验室更接近于一个项目孵化器,成功的设计发明,都会通过反复迭代、测试逐步Alphabet集团中的独立公司。但这过程中,必然是面临很多失败。在实验中,热气球不可能完美运作,有时是WiFi断连,有时是高度计算的失误,有时是计划外的着陆。作为设计团队,与其去期望永远不会发生问题,不如去思考针对问题,可以采取怎么样的解决方案。团队意外地发现,热气球坠落到地上,当地人会将坠落的热气球部件,有效利用起来,譬如用塑料来包裹金属片,并用此来修补卡车。团队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数据记录器。团队还螺丝刀放在了热气球顶部,这意味着当地人可以用这个工具拆卸整个热气球。

 

当热气球再一次因为意外,降落在目标地以外的地方时,人们可以轻松利用设备上所有的零部件,做他们想做的东西。这样,问题就转化成了机遇。“比起单纯设计某个实体,设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细节的关注和理解,也决定着面向未来世界的设计项目的成败。

 

19世纪末的纽约市

 

Nick Foster又举了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在19世纪末,纽约市大约有15万匹马,主要用于运输,交通等功能。因数量之巨大,故而马类的排泄,成了影响市容和公共卫生的大问题。每年,约产生100万吨的马粪。但在短短30年间,这个问题就被“迎刃而解”,汽车的发明,取代了马的职能。汽车作为优秀的、充满技术性的解决方案,一度被视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便是当人们看到了一个问题,掺杂一些技术在里面,就很容易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极有可能只解决了可见的部分,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才是设计师们持续为之努力的方向。

△环境污染问题

 
大众喜欢谈论的不是一个未来,而是充满多种可能性的未来。因为在未来的数十年时间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并非所有事件都可以预演并加以有效控制。Foster推崇的设计工作是,有一定程度的天真、不确定、质疑、提问,而非单一的愿景,这就是“未来的平凡世界”。

△设计师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技艺”是设计教育的中心

 

△跨国设计团体Near Future Laboratory

 
与此同时,Foster作为跨国设计团体Near Future Laboratory的合伙人,该团体致力于融合“设计虚构(Design Fiction)”的方法论帮助政府、公司和客户解决方案,制定决策。比如,帮助宜家设想一下“20年后《家居指南》目录的内容”。

 

就此,Foster与Cibic教授展开了关于“设计与教育”的讨论。Cibic教授提出,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设计的边界是如此广泛,设计师被赋予更多职能,设计教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换言之,怎么样才算是好的设计教育?

 

Foster提议,“技艺”必须是设计教育的中心不管是制作电影的能力,亦或是能够运用材料打造产品的能力,皆可以被称为“技艺”。在拥有“技艺”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研习制作电影这门“技艺”,去做项目的可视化、构建叙事逻辑,开拓更广阔的职业未来。

 

“当你发明了船舶,也同时发明了沉船”

 

最后,圆桌会谈以一句名言作结,这句话来自于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当你发明了船舶,也同时发明了沉船。”当你发明了一项新技术时,也将面临更多的问题。永远赤诚,永怀好奇,不断求索,这是两位大师在这次“预见·非可见”大师讲堂里,留给观众的余韵。
 

本活动由Cibic Workshop与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DIIS)共同策划。

感谢Cibic Workshop合伙人Joseph Dejardin在活动筹划中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