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德工学院: 从百年建筑到未来引擎

发布时间:2022-05-13 

 

继首届“设计寰宇”的举办,近百岁的优秀历史建筑雷士德工学院再次点亮,并将通过系统性的保护修缮、室内装修和环境整治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成为北外滩的文化地标、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中的设计创新引擎在此我们特邀主创设计团队——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将雷士德工学院的故事娓娓道来。

 

 

 

 
 
 
 
 
 
 
百年建筑,前世今生
 
 
 
 
 
 
 

 

雷士德工学院Lester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旧址位于虹口区东长治路505号,设计、建造于1934年,学校设立建筑、土木工程、机械、电器工程等课程,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工科类院校。1994年雷士德工学院旧址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

 

建成初期历史照片

 

雷士德工学院由亨利·雷士德遗产成立的基金会(Henry Lester Endowment)出资建造,建筑原设计为英商德和洋行。主楼采取对称布局,主入口居中,为突破场地对建筑朝向、长度的限制,主楼采取两翼偏转角度的对称布局,转折后的建筑获得长度的延伸,适应内部工场、实验室相邻布置的要求,同时形成对建筑南侧绿地的围合之势。

1934年历史图纸-总平面图

 

建筑风格可见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 Style)和装饰艺术派(Art Deco)的融合中央顶部为高耸的塔楼,两翼跌落呈台阶状造型,塔楼的圆弧穹顶与折线形的女儿墙赋予建筑精炼有力度的外观轮廓;整体强调竖向线条,檐口、女儿墙部位装饰有天平、尺规、齿轮、烧杯等仪器与机械图案,象征工学院设立的学科。立面采用天然花岗石、泰山砖、斩假石等上海近代建筑常用材料,建筑色彩庄重温暖。

施工中的雷士德工学院主楼

 

平面布局紧凑合理、与功能匹配,为满足学校建筑自由平面分隔的需求,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结合的结构形式,密肋楼板肋腔填充空心砖这种结构做法在上海近代建筑中并不多见,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门厅的石灰石护壁、室内水磨石地坪、内墙面英国进口釉面砖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装饰材料,代表了当时的材料工艺水平。学校开办伊始就配置了职业技术学校工场实习用的相关基础设备,包括最新的实验机器和器材甚至全国仅有一台的精密检测仪器,实验室的采暖、隔声、隔振、排风做法都采用了当时的最先进的建筑设备做法。

实践车间历史照片

电气实验室历史照片

 

北外滩区域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重要的功能服务聚集区,十四五期间恰逢北外滩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时期。原雷士德工学院地块将围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营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结合北外滩功能提升,落位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将利用原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与国际、国内顶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打造聚焦世界一流设计创新及其转化的新型非盈利高端科研机构研究院将为北外滩区域转型和提升注入核心驱动力,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创新引擎。根据总体规划,历史建筑主楼将承载学术科研、创新转化、展览展示、文化交流等功能。

 

活化利用后功能布局

 

本次工程对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主楼进行保护修缮、室内装修和环境整治提升,修缮建筑结构劣化,消除结构安全隐患,通过历史考证和价值评估,恢复建筑历史风貌和装饰特色,并结合当代功能需求增加必要的机电设备,提升建筑使用性能和条件,传承历史,延续文脉。同时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梳理,以开放景观映衬历史建筑作为公共交流互动创新的活动载体。

一层礼堂修缮后效果图

开放的景观映衬历史建筑

 

雷士德工学院虽然只有十余年办学历史,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土木、建筑、机械工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教育值得铭记的一段历史。经历本次装修修缮工程,建筑功能从海员医院搬离后的空置状态重新回归文化建筑,也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展示,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社会文化价值。 

 

 

 
 
主创建筑师专访
 
 

 

 

宿新宝,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历保院是专门从事城市更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设计和研究机构,业务范围涵盖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城市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中国传统建筑保护和仿古建筑设计、风貌区、传统村镇和遗址保护规划等设计和科研工作。历保院成立十余年来已完成了数以百计的历史建筑更新项目和专题研究,这其中不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保护更新示范案例和获奖作品。

 

 

设计寰宇:

宿院长,很有幸和您展开这次对话。您和团队在城市更新领域佳作频出, 包括大家熟知的上生新所、科学会堂、东亚银行大楼、宝庆路3号、上海展览中心、龙华塔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此次设计任务有什么独特之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宿新宝:

雷士德工学院曾是上海近代最知名的工程类学校,之后改为海员医院,很多教学和实验空间改为了医疗病房,这次重新恢复文化教育功能,这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也有利于精神层面的传承,这些都是项目的独特之处。
 
从工程角度看,建筑和环境都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通过价值评估确定“留改拆”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些显性的很明确是后期加建且影响未来使用的,当然拆除恢复,但是有些隐形的在过程中发现后我们觉得很有价值可以展示的,我们就及时改变设计策略,比如密肋梁板,比如三楼绘图室的清水混凝土墙体,这些原来都是有抹灰的,当因修缮加固剥除抹灰后,发现它们的结构非常具有特色,所以我们修改了室内设计把这些局部展示出来,展现1930年代的工程技术,将这种技术本身的价值得以展现。
 

阶梯教室历史照片

 

从工程难点来说,在尽可能维持原空间格局下按照现行规范植入设备设施成为一项技术难点。虽然人和1930年代并没有生物学上的突变,建筑也还是用做文化事业,但是规范和标准的一次次迭代升级使得设备设施越来越多,只能将管线桥架“上天入地”切换各种路由方式来尽可能维持原空间的高畅和格局,是难点,也是无奈之举。

 

用仪器和机械图案的外墙装饰细节

 

修缮上的难点在于材料的清洗、修缮、仿制和补配。外墙泰山砖、内墙釉面砖虽然在近代建筑中也较常用,但是到了清洗和补配,就都变成了量身定制通过无数次试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外墙的水泥斩假石砌块,并不常见,在1930年代有过一些案例,我们之前在国华大楼也碰到过,补配需要湿作业纯手工制作,补配的难度也就更大些。

 

 

设计寰宇:

城市有机更新,是历史与未来相遇的过程。对于您来说,我们可以从雷士德工学院的历史文脉中学到什么,助力新的时代使命?

宿新宝:

雷士德项目首先打动我们的是雷士德本人。一位深居简出的上海超级富豪,过世后将全部财产资助了中国的人才培养、医疗和兴资建校,相信当时承建工学院的久泰锦记营造厂也是被此打动,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把这个项目完成的。雷士德这种奉献社会的精神是一份隐性的精神财富,是应该鼓励和发扬的,就像如今的清华大学把运动会称为“马约翰杯“一样把体育精神作为清华的一个传统,我想这篇热土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亨利·雷士德(1840-1926)

 

另外,雷士德工学院虽办学时间不长,但是培养的人才对标国际,校长和主要教师都来自欧洲,也培养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工程师,这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虽然主要内容从工学变成了设计,但历史文脉的传承还在,对标国际,放眼未来,心系社会这是这块土地传承百年的文脉。

 

由时任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博士和英国驻沪

总领事John Brenan参与的奠基基石

 

 

 

设计寰宇:

正如您所说,雷士德工学院办学十余年,作为上海著名的工学院,培养了一系列优秀的专业领军人才。对于将在此落地的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说说您的期待和展望吧。

宿新宝:

建筑本身设计是哥特复兴与装饰艺术相结合的风格,是当时国际上高等学校类建筑流行的风格,学校所设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设施也与伦敦大学同步,所以雷士德工学院在软硬件上都是与国际先进同步的,这也为我们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的定位提出了很高的期待,对标国际一流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尖端设计大师,也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又务实稳健的设计师群体,引领未来Design in China

 

 

设计寰宇:

谢谢您,也感谢在这个项目一同奋斗的整个设计团队、管理团队和建设团队!让我们共同期待!